蒙牛集团执行总裁李鹏程则探讨了中国乳业发展的未来。他认为,中国乳业的未来在三个方面:更营养、更智慧、更绿色。具体而言,牛奶首先是个营养品,中国乳业发展到未来,将首先要向更营养方向发展;数字化跟智能化,则是乳业实现飞越和商业模式改变的必由之路;此外,可持续发展对企业来讲既是个“紧箍咒”,又是个“金箍棒”,能否实现绿色发展是一个企业将来能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在德勤中国副主席施能自看来,从宏观趋势上看,乳业呈现以下变化:消费者更重视健康品质和性价比;产品需要多元化;直播成为乳业一个非常重要推动产品的变现的渠道;在线下社交和产品恢复的时候,B2B、B2C加快产品创新;需要以更多创新的方式满足新一代消费者如90后、00后的需求;线上与线下需要考虑如何更好地结合。施能自认为,多元化新品的研发、产业链的整合、数字化营销、精准营销、线上线下融合对乳企发展极为重要。
凯度消费者指数北方区总经理赵晖指出,今年上半年快消品涨幅为0.1%,如果把数据更新到11月,涨幅是-0.5%,这意味着,快消品现在还在走低,到今年第四季度很可能会比预期更低。另外,凯度消费者指数对明年数据预测,快消品明年的增长还要再放缓1个点。从奶制品的数据来看,疫情期间和疫情放开后表现均不好,疫情期间是0.7%的增长,疫情之前是2.9%的增长,截止到现在的数据是-2.5%的增长。对此,赵晖给出了三个建议:一是渠道向上,消费向下,即渠道发力线上的同时,消费要关注下线城市的市场;二是产品向内,场景向外,即产品要关注健康和户外消费场景;三是人群靠两边,即抓住年轻人和中老年人两个消费者人群。
市场承压但仍存结构性机会
围绕“如何挖掘乳制品市场新机会”,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唐宏、新希望乳业总裁朱川、妙可蓝多创始人兼CEO柴琇、南京卫岗乳业有限公司副总裁雒彦、君乐宝乳业集团总裁助理冯进茂等嘉宾展开圆桌讨论。
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唐宏认为,基于乳业市场当前阶段性放缓与过剩,乳企可以从供给端和需求端同时发力。从供给端来讲,市场化去调剂供给非常重要;从需求端来讲,可以通过对消费者的“教育”,如企业调整相关的布局、丰富和创新产品的品类、拓宽消费场景、进行渠道下沉等等,去解决当前的阶段性问题。
新希望乳业总裁朱川则指出,大环境走低,但结构性机会仍存在,企业需要从战略、从科技、从渠道等各方面去下功夫。对于新希望而言,更愿意看结构性机会,例如从产品渠道来看,当前中国乳品还有很多结构性空间可以挖掘。从产品的维度来看,低温酸奶,包括有机、风味奶,今年均有较好成长空间。在渠道上,现在渠道受到很大的影响,但会员店、O2O渠道增长趋好。在区域上,对新希望这类区域企业来讲,还拥有很大发展空间。
君乐宝乳业集团总裁助理冯进茂认为,乳制品出现了阶段性过剩已经成为共识,但同时也出现了结构性过剩。在此背景下,君乐宝首先致力于抓好食品的根本,就是安全和品质,企业从全产业链一体化以及“六个世界级”方面发力,为市场提供高品质产品;其次君乐宝致力于创新,以科技贯穿全产业链,做好产品及全产业链研发。
谈到今年三季度消费回暖,妙可蓝多创始人兼CEO柴琇表示,妙可蓝多从2019年启动了品牌建设,只用了一款奶酪棒、一只大单品就把中国奶酪赛道打开。经历了2019、2020、2021年奶酪赛道高速发展后,整个奶酪棒市场有下滑趋势,不过,她认为,奶酪棒增长放缓或下滑是暂时的,中国乳制品下半场将进入喝奶和吃奶并行的阶段。在三季度,妙可蓝多原制奶酪系列做了新品发布,展会上国内国外不少企业对奶酪市场非常看好,她对于企业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对于“消费回暖”,南京卫岗乳业有限公司副总裁雒彦则表示,今年上半年卫岗同样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但年中企业逐渐营销回暖。店铺业务是卫岗的压舱石。今年卫岗努力拓展新的消费场景,并对供应链和消费链进行升级改造。目前,通过信息化建设和智能化的终端供应网络,卫岗已经实现了传统业务的升级,为传统送买到户业务赋予了数字化和数智化的能力,从而创造了更多消费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