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组织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等在北京举办食品“数字标签”沙龙活动,展示食品数字标签试点工作成果。首批参与试点的20余家食品企业的40余款产品集中亮相,来自食品领域相关专家、院士及相关部门代表等80余人参加活动。
食品标签是预包装食品展示产品信息,帮助消费者合理选择食品的重要方式。近年来,随着公众对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需求的不断提升,消费者更加注重阅读食品标签,合理选择食品。随着食品标签标示信息的增多,受传统标签版面限制,消费者获取更多营养健康信息、部分标签字号偏小等,在一定程度上给消费者获取信息带来不便。
“食品数字标签是通过二维码等形式展示标签信息,相较传统标签,没有标示版面限制,更加符合绿色发展理念。消费者可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读取数字标签,通过页面放大、语音识读、视频讲解等方式,大幅提升识读标签信息的体验感和便利性。”国家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在活动中介绍,今年,在国家卫生健康委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的组织下,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联合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和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开展食品数字标签试点工作。
据了解,目前已经有20余家企业、超过40款产品加入数字标签试点工作,覆盖乳制品、饮料、包装饮用水、方便食品、肉制品、植物油、糖果等主要食品类别。部分产品已经进入市场,其他产品预计也将在年底前陆续进入市场。“希望更多的食品生产企业加入数字标签试点工作中,让更多消费者体验到数字标签的便利。”上述负责人表示。
数字标签在方便消费者的同时,也为食品企业与消费者开展良性互动、丰富标签展示方式提供了空间。“通过数字标签,可在食品流通和经营环节更准确、更全面的展示食品信息,提高工作效率,未来也会按照标准要求有效利用数字标签载体,对功能进行完善。”与会企业表示。
“食品标签承载着保障食品安全、传递食品信息、宣传食品产品等多重身份,但我国消费者对于食品标签的认知还存在不足,食品标签的管理也有待进一步完善,期待新修订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进一步规范标示要求并尽快发布,以更好地服务于百姓健康和行业创新发展。”谈到食品标签的作用,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宝国说。
据悉,为确保数字标签这一食品标准的新载体能真实、准确地向消费者传递食品相关信息,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正在组织修订的GB 7718纳入了数字标签要求,将对数字标签的应用原则、要求和展示内容进行规定,为食品生产经营和市场监管提供依据。同时,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也搭建了数字标签统一平台,为食品生产企业使用数字标签提供更多选项。
“目前国际法典委员会和一些国家开始了数字标签的研究,但普遍处于起步阶段。我国开展数字标签的试点,并将在GB 7718中纳入数字标签的要求,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体现出我国在食品安全标准领域逐步从跟跑者向领跑者转变。”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总顾问、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指出,除了数字标签,新修订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对食品日期、营养标签等要求都进行了完善,契合绿色可持续发展和反食物浪费的总要求,对我国食品标签科学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让更多消费者体验到数字标签的便利,并会同相关部门加快发布标签标准,推动数字标签全面应用,为人民健康和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记者:杨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