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我国农贸市场迭代升级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聚焦民生 赋能创新 服务惠民

来源:中国食品报网
时间:2023-11-24 10:25:02
编辑:shipinbiaozhun
我国遍布城乡各地的农贸市场,多年来一直是百姓购买主副食品的主要渠道,承担着保障基础民生“菜篮子”“米袋子”的重任。近年来我国农贸市场快速迭代发展,从中折射出百姓的幸福生活。日前,由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以下简称“农贸联”)主办,农贸联零售市场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农贸联零售委”)、杭州一鸿市场集团有限公司承办,以“烟火人间 数赢未来”为主题的2023年全国农贸市场行业年会在浙江省杭州市举办。商务部原党组成员、部长助理、商务部原内贸专家委员会主任黄海,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会长、世界批发市场联合会亚太地区工作组主席马增俊等嘉宾出席会议。来自全国农贸行业的近300名企业负责人就行业目前发展现状趋势、转型升级、数字化赋能、智慧农贸等行业热点进行分析研判,共同探索我国农贸市场可持续、高速发展的新路径。
与会代表参观考察杭州农贸市场
惟有创新才有未来
马增俊在会议致辞中表示:“一个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农贸市场,农贸市场是消费者日常购买蔬菜、水果、生鲜食品的重要消费场所,也是体现城乡百姓生活味道最浓的地方,但目前处于既被重视又被忽视、既要发展又受限制的一种困境状态。未来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既取决于农贸人的共同努力,也取决于国家政策和地方政策等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
“农贸市场发展只有创新才有未来,如果没有创新就不可能有未来。”谈到农贸市场在新形势下如何创新发展,马增俊认为,一是管理的认知创新。就是把守旧和以往习惯的理念打破,利用思维、逻辑、汇总等综合能力,重新形成新的认知,通过培训、交流、学习等自我打破旧有的认知束缚;二是农贸市场业态要创新。目前一些地方的市场,已把多种内容和形式融合创新发展;三是商品品类的增加和减少。农贸市场要创新,就要增加服务内容,因为消费行为在不断发生变化;四是功能创新。
马增俊分析认为,农贸市场将来定位什么功能——商品买卖、休闲场所、餐饮,还是服务业的功能?这些创新都需要不同地区根据政府不同的要求,以及消费者自身的需求进行相应的调整适应。另外,还包括生态绿色方面的创新发展。农贸市场将来不仅仅是买卖场所,还是一个融入当地城市生活生态圈的思维模式的创新之地。只有这样,农贸市场才有可能越来越有前景。
会议期间,农贸联农贸市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宣布成立,标志着农贸市场今后在市场建设、设置、管理及智慧化升级等方面将有针对性更高的标准“可依”“可用”“可管”。马增俊强调,标准化是加速农贸市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黄海在题为“农贸市场的高质量发展”的报告中指出:“目前在城市管理,特别是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管理中,对于农贸市场的存在意义、位置分布、业态种类、管理方式等方面都存在不同认识。但方便居民是农贸市场存在的根本,也是改造、升级、创新的重要方向。”他强调,目前,农贸市场已具有一部分社交化的功能,农贸市场的烟火气体现在哪里?简陋不是烟火气,经营方式落后也不是烟火气,脏乱差更不是烟火气。烟火气是一种情感,是人们可以感知到的交往温度。黄海表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党中央的重要部署,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行业要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农贸市场数字化发展的方向和路径。
惟有政策才能保障
据农贸联副会长纳绍平介绍,2019年7月,农贸联零售委在杭州市正式成立,开启了我国农贸市场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之路。在我国农贸市场发展中,国家相关部委也相继出台多项政策措施支持保障行业可持续发展。
今年9月,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发布2023年第10号国家标准公告,《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 生鲜食用农产品》(GB 43284-2023)强制性国家标准发布。该标准由农业农村部组织起草,将于2024年4月1日起实施。该标准的发布实施,将为强化商品过度包装全链条治理、引导生鲜食用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适度合理包装、规范市场监管,提供执法依据和基础支撑。
针对该标准的实施还有一段时间的过渡期,纳绍平介绍了过度包装的形式和内容,提示相关企业对照标准进行包装改进。同时,他还对农贸市场管理规范等相关政策进行了介绍,其中包括将便利店、菜市场纳入保障保供体系等政策的解读。在关于农产品体系和供应链建设方面,针对冷链设施建设、补齐县乡物流设施短板和布局等方面,相关政策将对农贸市场的后续发展起到重大保障作用。
从农贸联零售委成立之初到今年已有4年时间,疫情3年,农贸联零售委各项工作的开展迎来巨大挑战。农贸联零售委理事长吴刚在其所做的工作报告中介绍,农贸联零售委明年将着重从10个方面开展各项工作。其中,包括举行行业培训、协助标准制定等内容,将积极推动行业标准规范制定和落实,给予农贸市场建设管理更多标准化指导。
惟有数字化才能发展
此次年会中,两场主题论坛成为与会代表关注的热点。其中,以“创新融合 服务惠民”为主题的“农贸市场蝶变升级之邻里生活中心,谋求农贸市场优质发展,保留烟火气、创新赢未来及如何保留农贸市场烟火气,提升竞争力”等行业热点话题,以及现场对话等引发共鸣与思考。
在以“数字赋能 智慧农贸”为主题论坛现场,“小市场,大智慧—数字赋能民生工作提质升级”等企业的演讲内容,反映出行业目前共同关注的数字化转型等发展趋势。数字赋能、数字供应链有望成为未来智慧农贸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有些农贸市场只能满足消费者的基本生活需求,但现在消费理念在变,消费需求也随之改变,并且消费需求日益多元化,这就需要为农贸市场注入新的发展活力。如何跨界融合、创新经营,已毋庸置疑地摆在了行业发展的面前。而邻里生活中心这种业态模式,主打一站式消费。随着国家对便利生活圈的大力助推,15分钟便民生活圈更加方便满足消费者大部分的生活需求,积极探索全新的经营模式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马增俊强调,农贸市场在不同时期、不同区域、不同的消费群体条件下的发展并没有固定模式,只有适应当时的外部环境、消费需求,因地制宜才是最合适的。但是不管什么形式,目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和回避,惟有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大势,满足不断增长变化的消费需求,才是农贸市场未来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会议期间,还对农贸行业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了表彰并颁奖,组织与会人员实地考察了杭州当地的市北农贸市场、西兴农贸市场及橙柿农贸市场,深入调研杭州当地区域农贸市场发展特色,加强区域间行业交流沟通,共同助力农贸行业全面高质量发展。
(记者:王小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