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没有做完的工作,很多人被迫或主动成为夜猫子。熬夜免不了吃点夜宵慰藉一下肚子,烧烤、炸鸡、麻辣烫、小龙虾……一顿夜宵一时爽,长期下去,糖尿病却找上门了。
在2018年BMJ发表的一项以美国女护士为样本,历时24年的大型研究显示,在14万名每月至少经历3次夜班的护士中,有10915人最终罹患II型糖尿病,每多经历5年这样的夜班生活,患糖尿病的概率就增加31%。在当时科学家仅仅是观察到了这一现象,并不清楚为什么熬夜引起糖尿病风险增加背后的原因。近日,来自哈佛大学的一项人体临床研究证明:熬夜并不是导致夜猫子们糖尿病高发的主要原因,夜宵才是罪魁祸首。
这项研究一共招募了19名身体健康的年轻人。参与者被随机分配到夜间进食组和日间进食组,两组人在夜间都保持清醒状态(模拟夜班状态)。不同的是,夜间进食组在23点至第二天7点间会进食(吃夜宵),而日间进食组在夜间不进食(挨饿一晚),直到第二天早上7点开始一天的饮食。
实验结果显示,同样是在“上夜班”,吃夜宵的人血糖波动曲线和生物钟调控下的血糖波动曲线相反,而晚上不吃夜宵的人,血糖波动曲线则和正常生物钟血糖波动曲线相一致。而且,和生物钟调控下的血糖水平相比,晚上吃夜宵还会使平均血糖升高6.4%,而不吃夜宵的人血糖则没有升高。
不仅如此,和日间进食组餐后血糖和胰岛素分泌相比,吃夜宵的人在早餐后3小时的血糖水平升高了19.4%,同时,餐后早期胰岛素水平降低了52.9%。提示吃夜宵会导致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不能及时分泌足量胰岛素调控体内血糖水平,糖耐量降低。
不过,不论是夜间进食组还是日间进食组,早餐后晚期胰岛素水平与生物钟调控下的胰岛素水平相差不大,说明在实验过程中,胰岛素敏感性未受损。
最后,研究者还发现,进食节律和正常生物钟越不同步,葡萄糖耐量损伤越严重,就比如说,完全日夜颠倒的人,睡到晚上7点才起,吃第一顿饭,晚上11点吃一顿,凌晨4、5点再吃一点零食,他们血糖调控受损程度比那些熬到2、3点,夜间只吃一顿夜宵的人更严重。
这项研究证明了饮食节律与生物钟不同步才是上夜班的人糖尿病高发的主要原因,吃夜宵导致血糖代谢紊乱,β细胞功能受损,糖耐量下降。不过,在本实验中虽然并未发现胰岛素敏感性受损,但不排除是因为实验周期短,没能看到长期效果。
总而言之,为了身体健康,应少熬夜,即使熬夜,不妨晚饭吃饱一点,拒绝夜宵,第二天早上再来一顿热腾腾的早餐,安抚肠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