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山重水复疑无路”时,事情突然有了转机。“跟我当初决定养鸡一样,有人偶然吃到我的鸡后向其他人推荐,通过口口相传赢得了好口碑,回头客带来新顾客,培养了一批消费群体。”
经过三年多的发展,李洪熙的养殖基地目前有18栋圈舍,占地2200平方米,放养山地面积达1100亩,存栏20000只左右。不仅自己做大做强,他还带动了周边乡镇的村民一起养殖山地梅花鸡。
“小家禽养殖是农村的传统,大都有基础有场地有习惯有感情,村民可以利用周边零碎地块养殖。”截至目前,松溪乡周边乡镇26个养殖大户和众多散户都跟随李洪熙一起养鸡,李洪熙以高于当地市场价的价格回收销售,带动村民致富增收。产业链上各方都能从中获益,激发了参与产业发展的积极性,形成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强大合力。
2022年,松溪乡又引进了五丰生态养殖有限公司落户回龙场村养殖山地梅花鸡,目前已建有鸡棚10个,年出栏量可达1万只以上。此外,松溪乡6个村集体经济产业皆以山地梅花鸡养殖为主。就在回龙场村不远的地方,新建的通江县梅花鸡保种繁育备份场也即将开始孵化第一批鸡苗,年孵化鸡苗可达20万只。
近年来,在内江市对口帮扶和通江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松溪乡梅花鸡产业取得显著成效,通过积极搭建各种平台,将山地梅花鸡推向更广阔的市场,打通了农特产品“出山”的快车道。3月初,通江县2024年产业发展大会召开,巴中龙溪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获评“最具潜力型企业”,2024年预计出栏山地梅花鸡5.5万只。
山地梅花鸡
加快品牌建设延长产业链 扎实推进产业振兴
随着山地梅花鸡在市场上的供不应求,加快品牌建设、延长产业链、持续提升市场竞争力成为迫在眉睫的事情。
目前,松溪乡人民政府正积极准备申报“山地梅花鸡”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同时,积极扩宽山地梅花鸡的市场销路,与高档饭店、酒店签订协议,实行订单定向、定时定量销售。借助“双书记村播助农”和电商直播等方式,邀请网络达人进行线上宣传、销售。
良好的政策基础也为山地梅花鸡产业加快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近年来,通江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山地梅花鸡产业发展,将其作为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特别成立了山地梅花鸡产业链,为推动山地梅花鸡产业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强大的发展合力。
2023年12月,通江山地梅花鸡全产业链项目原种场开工仪式在杨柏镇太平场村举行。该项目原种场兼具原种场、父母代扩繁场和商品代脱温鸡场的功能,其能容纳核心种鸡1.2万套,父母代5.6万套,年出栏商品代脱温鸡苗40万只。项目的开工、建成投产,为通江县加快推进农业资源大县向特色农业强县跨越注入强劲动能,推动通江传统农业向山地高效特色农业转型升级。
山地梅花鸡
手记: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
松溪乡山地梅花鸡产业的发展,是乡村产业振兴的一个生动案例。松溪乡在推动产业发展中的积极举措和显著成效,不仅是对当地群众福祉的关心,亦是对乡村产业振兴战略的深入实践。
这种发展模式能否在其他乡村产业中复制?李洪熙稍加思考后说,乡村产业发展最重要的是带头人,带头人要真正心系农村、热爱土地,不破坏农村生态,让农民成为最终受益者,产业才能得到长久发展。
这种说法也不无道理。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产业——产业兴旺的一种社会学解释》一文中,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朱启臻提到,产业兴旺既要满足人们对经济效益的追求, 更要满足农民自身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要在保持乡村生产整体性和闭合性优点的基础上, 引进外部能量, 为乡村体系注入活力。因此,乡村产业要想得到长期发展,必然要在农业、农村、农民间寻求平衡,深度融合,以产业兴旺为重点,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
(记者 陈珮云 杜文龙 陈连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