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村播”打开农副产品销售新通道

来源:中国食品报网
时间:2023-11-10 09:34:03
编辑:shipinbiaozhun
通过一部手机、一场直播、一条链接……许多当地农产品便可销往全国各地。“村播”既是农村直播活动,也可是农村主播群体。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我国农村网民规模超过3亿人,全国农村网商(店)已达到1730.3万家,充分体现农村电商经济的火热。如今,短视频平台和直播电商深度融合,“村播”的电商功能愈加凸显,在农村传统产业模式之外打开了一个新通道。
架起生产消费桥梁
“村播”的火爆与互联网及平台经济在农村的发展密不可分。从2009年开始形成萌芽,到如今全国淘宝村已有7023个。截至2022年底,我国农村网民规模超过3亿人,全国农村网商(店)已达到1730.3万家。
“村播”火起来,不仅打造了一批乡土主播,也给农产品销售注入新活力。在广袤乡村里,一批农民抓住机遇,把手机当成新农具,把直播当成新农活,以田间地头为背景,以绿色生态为卖点,推销农产品、乡村游。以往受时间、空间限制,许多特色农产品因市场供需信息不对称而“养在深闺人未识”。如今,“村播”打破了时空限制,以更直观、更互动的呈现方式,为农副产品从田间地头走进千家万户打通了一条新路,让多种多样的特色农产品卖得更远、卖得更好,为农民增收、乡村振兴加了一把火。
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乡村消费品零售额达59285亿元,已经形成了一个消费人口近5亿、现有体量近6万亿元的庞大市场。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未来农村市场规模还会持续扩大。有市场才有生产和消费,有生产和消费社会才有活力,“村播”成了生产、消费和市场的连接者。
不断下沉的电商产业和物流渠道也大大助推了“村播”的火爆。近年来,借助电商牵线搭桥,商品和服务的下行以及农副产品的上行愈加频繁高效。数据显示,2014年至2022年,我国农村网络零售额已经从1800亿元增长到2.17万亿元。商务部发布的《2023年上半年中国网络零售市场发展报告》显示,在农村网络零售方面,上半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1.12万亿元,同比增长12.5%。其中,农村实物商品网络零售额实现1.02万亿元,同比增长11.3%。
“村播”的门槛并不高,只要有一部手机,几乎人人都可做“村播”。在“农民当主播、手机变农具、直播成农活”的时代里,“村播”带来的流量和变现能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迈向这个新赛道。
有效推动乡村产业升级
在农村,“村播”带来流量和关注度的同时,也推动了城乡资源要素的流动,带动了人才回流农村、乡村产业发展和农产品渠道升级。
如今,农村直播电商成了一个就业创业的新赛道,“村播”成了一个新职业,正吸引着一大批农民工、大学生、退役军人返乡创业。据统计,截至2022年底,全国返乡入乡创业人员数量累计达1220万人,带动乡村就业超过3400万人。农村返乡入乡创新创业覆盖率达到83.6%。预计到2025年,全国各类返乡入乡创业人员有望达到1500万人以上。
“村播”带动了农村产业发展升级。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只有立足乡村特色资源,关注乡村市场需求,发展乡村优势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才能更多更好惠及农村农民。“村播”集聚乡村就业创业,可以有效推动乡村产业的发展升级。
在山东省泰安新泰市龙廷镇上豹峪村,近年来村里的产业形态和村民的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前以花生、地瓜等作物种植为主要产业的上豹峪村总是徘徊在温饱线上,如今村里引来电商公司搞直播带货,不但村里的电商产业逐渐壮大,很多村民也从地里的农民变成了企业工人,收入快速增长。如今,上豹峪周边的电商产业和物流运输产业逐渐兴起,就连乡村旅游也慢慢火起来,当地产业从单纯的农业转变为三产融合发展模式,村民增收渠道拓宽,收入水涨船高,人气越来越旺。
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扎根乡村的“村播”已然产业化,如今它在满足当下消费者对农产品需求的同时,也从根本上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促进了农村产业升级。